J9九游会

简体版|繁体版
支持IPv6
无障碍
当前位置:J9九游会 > 新闻动态 > 本局动态

广西“时令、时事与健康”新闻发布会(第十九场)|广西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新闻发布会

2025-11-15 13:52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于2025年11月14日(星期五)10:00,在广西新闻发布厅举行“久久为功保障和改善民生”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场),邀请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黎君君,自治区医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办公室主任吴华章,J9九游会党组成员、副局长万秋,介绍广西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副处长巩光胜主持。

广西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5年11月14日10:00

地点:南宁市民族大道112号广西新闻发布厅

出席人员:

黎君君   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吴华章   自治区医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办公室主任

万    秋   J9九游会党组成员、副局长

主持人:

巩光胜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副处长


  巩光胜: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今天举行的是“久久为功保障和改善民生”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十场,主要介绍广西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相关情况。

我们非常高兴邀请了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黎君君先生,请他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自治区医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办公室主任吴华章先生,J9九游会党组成员、副局长万秋女士。

下面,我们首先请黎君君先生作介绍。

黎君君: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朋友们:

大家好!很高兴和媒体朋友们见面,借此机会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广西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医疗、医保、医药也称为“三医”,“三医”共同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促进“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能进一步惠民利民,更好地解决民生难题,也有利于促进医药领域全链条各环节治理,纠治不正之风。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自治区卫生健康委、自治区医保局和J9九游会同题共答、同向发力,在推进“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下面,我就有关情况进行介绍。

一、建立会商机制,促进“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

2023年,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和自治区医保局等部门主动对接,以召开会议的形式就改革过程中涉及“三医”部门的有关事项进行面对面沟通协商,初步建立部门会商机制。2025年,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医保局、中医药局、疾控局、药监局参照国家层面做法,联合印发《自治区“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部门协作会商机制》,将部门会商机制以文件形式进行巩固和拓展。2023年以来,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医保局、药监局等部门累计召开6次“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部门会商会,就完善“互联网+护理服务”医保支付政策、研究出台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等46个议题达成共识,促进多项医改任务的推进和落实。

二、完善医疗政策,持续改善就医服务体验

2024年以来,自治区卫生健康委联合自治区医保局等部门出台公立医疗机构特需医疗服务管理、“预住院”诊疗管理、“无陪护”病房试点等一批惠民利民的政策举措,持续改善群众看病就医服务体验。如实施的“预住院”诊疗管理,可以有效缓解有住院需求的患者候床时间长的问题,缩短住院时间,减轻就医负担;开展的“无陪护”病房试点,患者在住院期间的生活照护可由护士以及医疗护理员承担,有效缓解患者家属的陪护压力,降低陪护成本;制定了开设老年人挂号、缴费、取药优先窗口等措施,改善老年患者就医环境;制定了广西“儿科医疗服务年”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进一步提高儿科医疗服务可及性;实施改善就医服务减轻群众就医负担专项行动,全区458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共开展便民服务措施7069项,受益人数达1.25亿人次,减免患者费用约1.68亿元;全面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全区514家医疗机构结合本院实际开展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预计能够帮助患者节约医疗费用7580万元。

三、深化医保改革,减轻参保群众就医负担

我区已构建城乡统筹、全民覆盖的多层次医疗保障格局,医疗救助政策三度“提标扩围”,实现绝对与相对贫困人群全覆盖,相关经验纳入全国政策框架。通过精准资助参保、分档待遇保障,特困对象政策内医疗费用救助比例可达100%,三重医疗保障形成减负合力。截至2025年9月底,全区医疗救助资金支出34.79亿元,资助参保301.29万人,直接救助540万人次。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持续深化,广西全面实施基本医疗保险按病组付费(2.0版)政策,率先实现区内异地就医按病组付费改革,有效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在减轻就医用药负担方面,我区不断优化医保支付范围,建立单列门诊统筹支付制度,将147种国家谈判药品纳入保障,其中44种药品覆盖34种罕见病;门诊特殊慢性病病种增加至38种、对应药品1658种。新增211项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优化863项支付类别,将治疗性辅助生殖项目纳入保障,累计结算29.11万人次,医保支出5.82亿元。

四、深化药品监管改革,为保安全促发展惠民生赋能增效

严格落实药品安全各方责任,聚焦临床试验管理、药品委托生产、网络销售等重点环节,疫苗、集采中选药品耗材等重点品种,综合运用监督检查、抽检监测、执法办案等手段,全面排查治理药品安全风险。今年以来,全区药品抽检完成2902批次,合格率99.21%,持续保持药品安全事故“零发生”。统筹安全和发展,健全支持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机制,2022年至今,新增药品生产企业30家,从外省转入药品品种349个;仿制药品种从10个增长至41个。新增药品批发及零售连锁总部企业168家,药品零售连锁率高于全国平均值11.9个百分点。新增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15家,占现有总量的24.57%。今年前三季度药品出口额同比增长27.23%,创历史新高。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巩光胜:

感谢黎君君先生的介绍。现在欢迎大家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有问题请举手示意。

广西日报记者:近期,人工耳蜗集采落地我区的消息引起了群众的广泛关注,请为我们介绍一下我区人工耳蜗集采落地情况以及下一步更好减轻人民群众就医负担方面的考虑。谢谢。

吴华章: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人工耳蜗对听力障碍患者回归有声世界有重要作用,但此前人工耳蜗价格昂贵,平均价格要20余万元,患者医疗费用负担非常重。

今年4月7日起,我区正式执行人工耳蜗类医用耗材集采中选结果,人工耳蜗(含植入体、言语处理器)价格降至5万元左右,降幅达75%。这次人工耳蜗中标企业既有外资企业,也有国内的生产企业,覆盖了临床使用的主要产品,能充分满足患者需求。集采中选结果执行以来,自治区人民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西医院等14个市的116家医院已采购集采中选人工耳蜗,平均减轻每位人工耳蜗手术患者经济负担5万余元。例如近期一名8岁的患者在自治区人民医院实施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总医疗费用为6万余元,经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报销以及医疗救助后,个人自付仅1744.73元,大大减轻了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

集中带量采购制度是医保部门通过“以量换价、量价挂钩”的方式促使药品和医用耗材价格的降低,减轻人民群众就医负担的有效途径,除人工耳蜗外,这几年心脏支架、人工骨关节、种植牙等通过集采,价格得到大幅降低。截至目前,共有891种药品和94类医用耗材集采品种在我区落地,分别较2024年底增加109种、15类。下一步,我区将继续通过牵头开展中医针具类医用耗材等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常态化参加国家组织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采以及全国联采等多种形式,持续推进集采提质扩面,让人民群众更大程度享受到集采改革带来的实惠。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央视网记者:刚才发布人介绍了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的相关情况,能否举一个例子,说明通过相关部门协同出台了哪些惠民利民政策方便群众看病就医?谢谢。

黎君君: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医疗、医保、医药简称“三医”,分别对应卫生健康、医疗保障、药品监管等部门职能。通过相关部门协作,形成工作合力,更有利于破解医药卫生体制难题,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比如,为进一步优化住院诊疗流程、减轻患者就医负担,通过“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协作会商机制,自治区卫生健康委联合自治区医保局等部门于2024年实施了“预住院”诊疗管理等惠民利民政策。

“预住院”诊疗管理模式是指,医疗机构根据当日病床和患者的病情情况,安排诊断明确,病情单一、相对稳定,符合住院指征、行择期手术治疗或者放化疗的患者,提前在入院前完成入院常规以及专科诊疗必要的检查检验项目,等到医疗机构有床位以后再安排正式入院。参保患者办理“预住院”登记手续后至正式入院、出院期间,在同一医疗机构发生的本次住院相关的医疗费用可以纳入住院费用医保结算。通过推行“预住院”的诊疗模式,可以有效缓解有住院需求的患者候床时间长的问题,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有效减短住院时间,切实降低患者医疗费用当中自付费用的比例,减轻患者就医负担,同时提高医疗机构床位使用效率,缓解部分医疗机构住院难的问题。

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中新社记者: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有效地降低了集采药品价格,群众对集采中选药品的质量安全都非常关注。请J9九游会介绍一下集采中选药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情况?

万秋: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让群众用上“价稳质优”的放心药,是我们监管工作的核心目标。全区药品监管部门始终以“四个最严”要求为根本遵循,聚焦生产、流通、使用、风险防控全链条,筑牢质量安全屏障。

一是源头把控压责任。对全区26家生产集采中选药品的企业100%全覆盖监督检查,重点核查生产工艺合规性、质量控制流程等关键环节,督促中选药品持有人严格执行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按核准处方工艺组织生产,常态化开展风险排查。

二是全链监管无死角。对所有配送企业实施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检查,核查仓储温湿度控制、运输冷链记录等,确保药品从药厂到医院“最后一公里”安全可控。推动药品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保障集采中选品种、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血液制品等全环节可追溯,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组织开展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检查,确保规范储备、合规使用。

三是风险防控筑底线。对我区生产的中选药品实施全品种抽检覆盖,今年已完成抽检74批,已检验的60批全部合格;同时强化不良反应监测,截至2025年10月底共收到相关报告13799份,对发现的聚集性信号第一时间开展核查处置,及时排除风险隐患,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药害事件的底线。

四是协同调度保供应。落实好自治区短缺药品供应保障会商联动机制要求,建立短缺药品停产报告“绿色通道”,协同调度解决供应问题,保障临床、应急用药不断供。

谢谢!

广西广播电视台记者:近年来,医保惠民利民政策越来越多,请问医保部门在提高医保用药可及性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让医保服务更加可感可及?谢谢。

吴华章:

感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在提高医保用药可及性方面,医保部门主要有以下举措:

一是扩大门诊用药范围,更多的药不住院也能报销。今年6月1日起,新增75个适用于门诊治疗的高价、罕见病等国家谈判药品纳入单列门诊统筹支付,全区单列门诊统筹支付药品达147种,其中有44种适用于罕见病的药品,惠及多发性硬化、发作性睡病、低磷性佝偻病等34种罕见病患者群体,参保患者在门诊就医就能用上国家谈判药品并享受医保报销,不仅大幅减轻了住院医药费用负担,提高了就医便利性,也缓解了陪同人员陪护带来的时间等各方面的压力,还大大减少了不必要的额外支出。以参保人刘女士为例,因患有“IgA肾病”,既往使用靶向药“布地奈德肠溶胶囊”,年治疗费用约5.25万元,按职工医保在职人员普通门诊统筹待遇计算,每年只能报销2000元。纳入单列门诊统筹支付后,患者每年可报销3.68万元,实际报销比例提高至70%。

二是持续动态调整并扩大门诊特殊慢性病用药目录,保障慢性病用药需求。出台《广西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慢性病管理办法》,将“恶性肿瘤”等需要长期在门诊治疗的慢性或重症疾病纳入门诊特殊慢性病保障范围,并从29个病种扩大到38个病种。门诊特殊慢性病患者发生的符合支付范围的药品费用,由统筹基金按规定支付。同时每年动态调整门诊特殊慢性病药品目录,截至目前,共1658种药品纳入门诊特殊慢性病药品目录,保障了门诊特殊慢性病参保患者基本用药需求。

三是实施并扩大“双通道”药品范围,确保药品能买到能用上。目前共有427个国家谈判药品、1658个门诊特殊慢性病药品通过医保定点医院、定点药店的“双通道”来保障供应,若患者急需但定点医院未配备的,可按程序到定点药店购药并享受医保报销。同时,为进一步满足临床用药需求,方便群众购药用药,我们还将包括静脉注射剂在内的更多医保药品纳入“双通道”供应。

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央广网记者:疫苗在预防和治疗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疫苗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J9九游会在加强疫苗安全监管工作中,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成效?谢谢。

万秋:

谢谢您的提问。疫苗质量安全事关群众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J9九游会始终将其放在监管工作的重要位置,通过构建全链条监管体系、压实各方责任、凝聚共治合力,全力守护疫苗质量安全。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织密跨域协同监管网络,筑牢源头防线。会同卫生健康和疾控部门,对疫苗临床试验实施全项目覆盖、全过程监管。目前全区已备案29个疫苗临床试验现场都在疾控机构,2025年度累计开展对试验现场的13次监督检查,筑牢疫苗研发源头防线。

二是压实全链条主体责任,守住安全底线。严防非法渠道流入,联合卫生健康、疾控等部门建成疫苗流通和使用全环节追溯系统,推动跨层级、跨区域、跨部门数据共享与政策协调,推动企业、疾控机构、接种单位建立全流程质量管理体系,实现每一支疫苗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确保冷链“在线”,聚焦疫苗储存运输“冷链生命线”,实施全覆盖、穿透式检查,确保疫苗全程处于2—8℃可控环境,今年以来全区接种疫苗670万剂,未发生冷链中断事件。强化风险监测,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对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第一时间分析处置,精准捕捉风险信号,有效防范群体性药害事件发生。截至2025年10月底,全区报告异常反应2901例,其中严重报告仅39例,并呈逐年下降趋势,直观反映出我区疫苗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

三是构建社会共治良好格局,凝聚守护合力。进一步畅通线上线下举报投诉渠道,完善有奖举报和内部举报激励机制,主动接受舆论监督、回应社会关切,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监督,让群众成为疫苗安全的参与者、监督者和受益者,构建“人人关心、人人监督、人人守护”的疫苗安全共治生态。

谢谢!

巩光胜:

感谢发布人,现场记者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发布会前,我们在网络平台广泛征集广大网友对本场发布会关心的问题,网友们很关注我区医疗、医保、医药事业的发展,我们从中挑选了1个有代表性的问题,现在代表网友提问。

网友kilig留言:围绕群众“看病少跑腿”,广西在推进分级诊疗、检查结果互认、异地就医便捷化等方面,下一步将推出哪些新的改革措施?如何确保政策落地后能真正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黎君君:

感谢网友的提问,我来回答。让群众看病少跑腿、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是我们一如既往努力的工作方向。下一步,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将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出台新的改革措施,并且确保落地见效。

一是进一步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全区所有县(市)已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其中南宁、梧州和玉林市正在开展国家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工作,都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效,并探索出了很多好的做法。如通过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医疗强基工程实施,推动市、县三级和二级医院的人员、技术、管理、服务“四下沉”到乡镇卫生院,不断提高基层医疗服务保障能力,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加快建设县域医疗卫生资源共享中心,推进分布式检查、集中式诊断,探索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基层,以满足群众看病就医的便捷需求。

二是系统性畅通群众上下转诊路径。长期以来,我们持续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促进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落实功能定位、均衡发挥作用。接下来,我们还将建设双向转诊系统,完善线上转诊服务就医流程机制,形成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网”,不断增强医疗服务可及性、便捷性、连续性,提高转诊服务效率,增强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

三是持续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我区自2023年以来积极推进各级医疗机构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2025年,我们把检验互认的项目从73项增加到118项,检查互认的项目从52项增加到320项,全区至少有514家医疗机构结合本院实际开展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接下来,我们的工作重点是进一步扩大全区参与结果互认的医疗机构覆盖面,持续推进电子病案院际间病历调阅工作,提高互认信息化水平,防止重复检查、过度检查,减轻群众看病负担,让群众实实在在的“看病少跑腿”和提高异地就医便捷性。

谢谢!

巩光胜:

再次感谢3位发布人,也感谢现场的记者朋友。如果大家还有其他问题需要了解,请会后与自治区卫生健康委联系沟通采访。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再见。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广西发布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